合肥新东方学校官网Logo

学霸的社交障碍 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

2016-01-29 18:41    互联网

  这是全省最好的高中之一,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占全省的一半。理所当然,这里学霸云集。他们中一些人有着《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式的天才思维,也有普通孩子难以体会的社交障碍。他们经常被人调侃,“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

  对此,北京大学心理卫生博士汪冰说:“人的成长过程,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任务,除了好好学习,社交也是青春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学习成绩中寻求心理平衡

  高三学生小华在同学眼中是一个特别“规整、踏实”的学生。他不爱开玩笑,上自习课有同学说话,他会主动阻止。课间有同学经过小华的桌边,跟他随口说句什么,往往会看到他抬起头,眼神迷茫,“啊,啥事?”明显没有从题海中缓过神来。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次之后,不少同学都自觉愧疚,觉得打搅了小华,也就渐渐不再和他说话了。

  没有人和自己说话,小华觉得不是个事儿,“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跟人厮混”。的确,他每天的行程是精确而固定的:早上5点半起床,整理错题到7点,之后上学;课间要么去厕所,要么去办公室抢位置问问题(课间问问题学生太多,谁跑得快谁先问);下午6点50放学,在食堂吃完饭,要赶在7点20之前回到教室;下晚自习回家,再学到凌晨1点。“有时候吃饭,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对此汪冰分析说,比起社交,学习获得成就感的可控性显然更高——花多少时间,获得多少分数。

  “看一本书不需要妥协,不需要跟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需要去建立关系,照顾别人的情绪,多麻烦。”汪冰说,“就像让爸爸选择忙事业还是忙孩子:忙事业一个小时会获得实在的回报;忙孩子一个小时,可能什么都没有。”所以,喜欢某个学科、学起来不累,这对学霸来说可控性强、成就感高,不愿意在社交上投入过多精力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一个孩子本身就有社交障碍,学习好也会成为获得心理平衡的方式。”汪冰解释,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和价值感依赖于他人——他们喜不喜欢我。然而,在中学还有另外一种评价维度——考试成绩,“如果一个篮子的鸡蛋(社交)都打碎了,那自然希望另一个篮子(学习成绩)里的鸡蛋多一些”。

  不和同伴社交也可以“吃得开”

  中午在食堂吃饭,大概是学业繁重的中学生唯一有机会闲聊的时间。尽管这30分钟之内,1000多名学生要完成下楼、排队、吃饭、回教室等一系列事情。

  在这难得的喘息中,一个“普通学生”发现:“我们会聊一些好玩的,明星八卦什么的;他们(学霸)在说学习经验,我们插不进去,也不感兴趣。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像一个‘学习的利益团体’,有时候谈的东西很高级——我们还在刷题,他们在说不能光刷题,要有自己的‘体系’。”

  还有些学霸自认为每天都在与同学交流,并不存在社交障碍。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交流只局限在学业问题上。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启话题,除非有人问我问题”,另一方面,其他同学觉得很难融入,“跟他们在一起总会有心理压力,除了问问题,不知道说什么”,“感觉很有距离感,就像不在同一个世界”。

  汪冰说,必须承认有一些孩子比同龄人早熟,有的人之所以成为学霸,的确是因为早慧,学习上领悟也更快,“既然能聊世界和平问题,就不愿意聊明星娱乐八卦”。这类学霸其实是在找适合自己深度的话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那就在书本中寻找。

  不过,汪冰提醒,有些孩子也可能是从小被教育,对“有用”“没用”特别在意。“在父母的教育观念里,孩子关注琐碎生活就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去做两道题。渐渐地,孩子就会觉得深奥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放松是无意义的。他们不知道,其实浪费生命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中学生不和同伴社交是可以“吃得开”的。“你在班里是第一名,就算不跟同学社交,老师也会跟你社交。而这是在大学和成人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汪冰说。

  一名中学班主任认为,那些埋头苦读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相对投入时间较多,所以参与的社交活动相对较少,“这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而“早慧型”学生比较聪明,思维方式与其他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容易抱团——总之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老师都爱。

  社交能力不会随着年龄自然习得

  在一些学霸看来,因为过于关注学业而疏远了朋友并不是一件特别要紧的事。有人说,“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任务,高中不拼一把什么时候拼?至于社交,到大学再说也不迟。”

  “他怎么知道上大学之后有时间社交?还不是父母灌输的观点。有的家长会说,你现在好好学习,考上好学校才是正道,等上了名校,去交名校的朋友多好。有一名家长更让人震惊,他特别得意地跟我说,他和孩子达成共识,博士毕业前不谈恋爱。”汪冰说。

  然而,到了大学就会自然学会社交吗?当一个人到了18岁,大家都默认能以成年人的方式和他交往,谁也不会想到这人在青春期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经验。对学霸来说,没有了班主任老师的保驾护航,以一己之力和室友朝夕相处,就必须进行同伴社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进了大学之后,会觉得不适应的原因之一。

  汪冰说:“有些能力不会随着年龄自然习得。青春期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如果青春期时同学都不喜欢你,潜意识中就会觉得自己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会自卑、羞涩。青春期社交关系如何,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持久的,这种负面印象不会因为你上了名校就改善。”

  在中学,学霸其实是考霸,而社交和考试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唯一答案和正确答案。“所以,在大学最厉害的人往往并不是学霸,而是社交能力强的人。”汪冰说。

  况且,学霸永远是相对的。“好多北大学生进大学前都是学霸,入学后却泯于众人。相对来说,社交能力强的孩子会更容易适应这种落差,他们不会让自己处于孤独之中,会去交流、分享。

责任编辑:张艳


全部课程

小学\中学\考研\四六级\出国留学

联系我们

您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联系我们

* 客服咨询电话:400-0551-888

精彩推荐

  • 考研课程
  • 托福课程
  • 雅思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