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如何安排一场有意义的旅行?
2017-07-04 11:05
新东方合肥学校
提问:俞老师,在旅行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下车拍照、上车睡觉”,成为了现今旅行的主要模式。那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该如何理解呢?旅行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旅行对于人生的意义十分重大。当然纯粹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旅行,我是完全不赞成的。这等同于一种无意识行为。可惜中国大部分旅行者是这样的。旅行只为了出去看一个从来没看过的地方,这个地方对他来说的意义,就是看过了,照过相,然后可以向其他人炫耀一番。
今天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变得愈加重要。信息量的巨大,使我们必须不断接受各种新思想,因此就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这样,由于世界变化太快,现在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舞台,了解世界就变成了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不管有没有钱,旅行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我们可以穷游。我们有多种方式,可以搭车、走路、骑自行车,坐上便宜的交通工具旅行;我们可以住青年旅社、住老百姓家里甚至可以住在帐篷里面。
我身边就有一些朋友,他们其实没什么经济来源,但是差不多走遍了全世界。他们就是用各种方式穷游,把世界走遍、读遍。当然如果经济条件相对宽裕,有钱旅行,就可以选择更高档的交通工具,坐飞机的商务舱、住五星宾馆,也不影响旅行所带来的意义。并不是有钱的旅行就为了享受,吃得好、睡得好,而是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了解你所旅行地方的风俗民情、社会习俗。旅行的意义跟穷游和富游没什么关系,重要的还是要走出去,要有准备的走出去,旅行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
我认为一个好的、有意义的旅行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目的。到一个地方旅行之前你需要想好你为什么要去?是为了看到还是学到什么。这比你凑热闹的坐游轮或者到普吉岛去度假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不反对度假,度假就是度假,不是旅行。假如我要去柬埔寨旅行,那么我就要考虑我去柬埔寨看吴哥窟到底是为了什么?比如我希望去学习古代东南亚一带的文化传统、历史和它的起因、内在的价值。那么我设定了一个旅行目标,很自然地就能够学到东西。
第二,要做计划。要搞清楚这个地方你要看哪几个重点,哪些不是重点,重点要花多长时间,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过去,住什么地方,和什么样的人交流。我到了一个地方以后通常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去采访当地人。如果语言是英语国家,我就可以直接对话;如果不是英语国家我就需要有翻译,这些东西都要预先计划。因为你没有计划,到了那就困难重重,你想学到东西完全不可能,计划要做得非常周密。我假如到某一个地方去旅行十天,我就会对这十天到底干什么、做什么,跟业内人士和对当地熟悉的人进行反复研究探讨,制定出一个自己能在这十天之内有收获的计划。
第三,要做功课。你既然要到一个地方去,就要收集这个地方的大量资料,学习就变得必不可少。比如说,我去柬埔寨之前,整整一个礼拜都一直在研究各种有关吴哥窟和柬埔寨的视频、历史文字。做完功课后,再去旅行就可以对照着学习,收获会特别大,否则你什么都不懂,既没有历史感,又没有地理上的空间感,也没有对人文的了解,你去的话就是纯粹看热闹。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旅行的人,喜欢在旅行中学习。今年我已经去了三个地方,柬埔寨、印度南部、巴西,都是为了学习,而且我每次去都会有很大收获,因为我预先会做好功课。
第四,学会在当地找朋友。找朋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找对这个地区特别熟悉的朋友,尤其是对这个地区有研究的,当然这样的情况不太容易见到。因为你有时间,朋友不一定有时间。除非你用更多的钱请专家陪你去,但是一般不容易实现。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交往到当地的朋友,让当地朋友给你做向导或者给你当老师。
我每到一个地方后,对导游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很多普通导游想给我介绍,结果发现他对当地的了解还不如我,因为我做过功课。我要找有专家能力的导游对我进行指导。从我旅行到现在,我在各地也碰到了一些真正的好导游,最后都变成了好朋友。这些导游他们有学识、有知识、有眼界、有对当地的深刻了解。还有一些当地的朋友,原来不认识,因为旅行途中一起探索、一起吃喝聊天,最后也变成了朋友。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大量自己所不知的东西。
第五,一定要思考,可以以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我到任何一个地方旅行都会用照片和文字进行比较详细的记录,再进行整理,最后写出有自己感悟的文章来。把自己生命中一小段的经历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凝固下来,使自己回头回味有所依据。在录入文字的过程中,又有一个对所看事情的反思、思考,升华的过程。
如果能做到以上五点,我认为这个旅行就一定很有意义,也会很充实,也不负你花费的时光和行走千里的劳累。我强烈反对到一个地方照个相,睡个觉,最后作为一种炫耀结束旅行。现代人的旅行一定是有意义、有收获、能放松的一种旅行,能够让自己的眼界和胸怀越来越宽广,思想越来越完整,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