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报志愿时,如何在城市和大学间选择?
2017-07-05 11:03
新东方合肥学校
提问:俞老师,填报高考志愿算是对人生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业和生活的抉择,应该选择二三线城市的一流大学还是选择一线城市的二流大学?
大学的选择对于我们一辈子极其重要,尽管在中国选择大学,我们的自主能力非常有限,因为都是根据高考分数线来划分大学。但在一定的高考分数线上,我们依然可以自己决定想上的大学。
大学对于我们的人生态度、人格和人性的教育非常重要。大学四年,在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我们的道德意识、人格体系都会有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对于我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极为重要。
习惯的养成不仅体现在吃穿住行上,更体现在思维习惯上。比如,一个有创新意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大学,与一个按部就班,只让学生不断进行考试的大学,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会有天壤之别。因此,对于选择大学来说,去哪座城市是其次的,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大学本身的选择。选择大学,我们主要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第一,专业角度。我们进入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专业知识(也就是专长),并通过专业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这也就意味着你选择的专业在这所大学里是否一流非常重要。专业的选择我在之前的问答中已经讲过,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真正兴趣和爱好,而不是根据能否让你挣更多的钱。
在这个前提下,专业选择就要根据大学来选,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第一,该大学在该专业方面是否处于一流水平,尤其是有没有一流的专家和教授在这所大学;第二,所选专业在该大学中是否处于一流水平,而不是这个大学是否为一流水平。也就是说即使是二流大学,但如果该专业在这所大学处于一流水平,那么我认为选择二流大学的一流专业也是可以的,当然一流大学一流专业就再好不过。
第二,学校的氛围。我认为仅从专业角度来选择大学太局限,所以我们要考虑学校的氛围。一个大学文化氛围的不同对于学生四年人格、人品的养成会起到重大作用。比如说北大的氛围比较自由散漫,但又鼓励创新和独立思考,清华则比较严谨。
对于学校氛围的选择,主要注重的就是学校的氛围是否与你的个性相吻合,或者是否可以中和你的个性。比如一个过分严谨、按部就班的人,其实选择北大会更好,北大自由氛围的学习状态能够与他原来过分严谨的习惯形成互补。所以,选大学前一定要了解大学氛围和大学的文化特点,确定学校的氛围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够学到东西。
好学校的氛围主要是如下几点:气氛比较自由,管理比较民主,学生之间关系比较融洽,有一些比较知名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教授在这个学校有一席之地。上课时学生的选择余地比较多,而不是只有按部就班进行考试。也就是说这个学校的研究和讨论氛围是否浓厚,而不是命令性的、管中学生一样的管理方式占主导地位。
第三,城市环境。一个城市的环境对于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大学生活,一方面是在大学校园里学习,而另一方面整个城市的氛围对我们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是有重大影响的。
对于一个城市的选择,主要应该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是否有创新能力。一个闭塞、传统、落后的城市很难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大胆的学生。有些城市的创新是近几年才体现的,比如原来安徽合肥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城市,但近几年合肥的创新意识和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像这样的城市要根据近五年城市的反馈来综合考虑。
第二,城市本身是否是开放、包容以及面向世界的、气度恢宏的。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所以让人喜欢,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好,还因为这几个城市的心态比较开放。尽管北京是一个政治性浓厚的城市,但实际上北京又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所以才有年轻人喜欢北漂的状态。
当然了除了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外,一些内地城市也开放性很强,包括武汉、西安、长沙、郑州,都在不断地走向开放。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中国大学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大学现在有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是同质化的大学经营。中国的大学大部分是教育部统一管理,所以管理方式和理念基本一致,这实际上极大限制了大学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大学的环境问题。中国很多大学即使是一流大学,其实它们也不在大城市中心地带。所有的大城市都在离城市中心四五十公里的地方建大学城,大学城里的树、道路、建筑模式都是一个样子的,大学的独特性就很难体现出来。
现在仅有的一些坚持在老校园办学的大学已经不多了。比较著名的有北大、清华、武大、南开、天津大学,这些大学校园的一部分是在老校园环境中。其实这种老校园的环境特别重要,它既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又有历史感,同时由于上百年古树围绕而使环境更加优美。现在大学城的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糟糕的,但也很无奈,因为中国的大学城已经形成了。
总而言之,假如我们能选择一流的专业,并且能选择一个学校氛围非常好的大学,同时城市的环境本身是创新开放式的,那就是相对完美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