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境外培训,学在英国
2018-06-01 14:33
合肥新东方的张少蓉老师于今年五月前往英国的International House 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英语教师培训,下面她将和我们分享这两周她在英国的所见所感。
教学感悟篇
有幸参加合肥学校组织的境外培训,此行重中之中为9天的英语教学培训。在International House这些天对大家来说即充满期待又充满挑战。
第一个印象最深的就是英国人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无论是给我们授课的三位老师,还是去旁听不到一个小时课程的Steven老师, 在已经非常有限的课间休息时间给我们两位旁听的老师不厌其烦的进行解疑答惑。无论是上什么类型课程,老师们都会在白板上满满当当工工整整写下板书。板书中当天的教学目标,用显眼的颜色框起来,引起注意。剩下的板块根据授课划分几个功能板块,如:单词例句,涂鸦区域等。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取代了不少板书。对于我们所有教授的小学阶段的老师还需要多注意。这阶段学生正确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过程中, 板书还是非常必要的。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每次课程之后Michael老师都会用手机拍下自己的当天的板书, 我想他一定是做之后的课程反思使用,即方便又高效。
在我们所教授的9天课程中, 老师所有的课程设置中都是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一堂课程中近80-90%时间归学生,真正的还课堂于学生。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鼓励者,活动的促进者,学生执行活动中的帮助者。在我们传统中国课堂中,面对众多的学生和有效课堂时间,老师常常是课堂的主导者,忘记了学生是主体。特别是我们语言学科的特征,大量的课堂听力(教师语言)是完成不了流利的语言输出的,不管尝试和练习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次合肥学校几大教学部门共计16名老师,在面对英语母语的老师授课,我们的感受跟课堂上的泡泡学员一样,从一开始胆怯,不敢说,怕说错,到后来受环境的影响积极的说,经历了一样的心路历程。在这过程中,没有老师换位思考和学生一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帮助一点一点建立自信。一节课程中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老师不是一尘不变的知识传递者。及时的课程进度,去关注学生,根据学生反馈变换不同的角色,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其实还体现从兴趣出发,设计设置课程。相信给我们授课的几位老师一定在给我们上课前就了解学情,一开始所有的课程都是从我们感兴趣的话题:伦敦购物,英国的美食,伦敦的景点展开。这些内容对于初次来英国的人来说是非常迫切想知道的。老师将这些内容和我们要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结合起来。尽管在听力和阅读课程中的会大量出现我们不熟悉的英国地名,食物名称,但是我们基本都可以get到题材中的重要内容了。如果老师们一上来说枯燥无味的教学理论,我想大家肯定都是“倒时差”的状态。
老师在设计的课堂活动中,每个人都会很积极的参与,本身很多活动本身就是有趣的游戏,成人都爱不释手,更何况学生呢?如在进行过去式综合运动过程中,老师用了游戏为载体,2个嫌疑犯怎么组织语言,对口供自己不再案发现场的证据,而两位侦探正在绞尽脑汁,设计各种问题和口供分析似乎找出破绽。全过程中参与的老师都在说,课程结束后还意犹未尽。所有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也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课堂互动形式多样性也是我未来学习借鉴的。 在中国传统的课堂上为T-all,或者 T-S1 。本次课程学习中,最大感触是group work 特别多。group work中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改善。这也正是我们的中国学生欠缺的部分。在一个团队中,想要说服别人采纳自己方案,必须组织好语言,无形中逻辑思维能力也到锻炼。最最重要的同伴间相互学习和寻求帮助,明显优胜与独立学习。课堂活动操作中,好多次老师都有明确告诉我们“You can ask…?”互助合作的练习中, 学生从怯怯懦懦的害怕不确认,从同伴那得到确认的信息之后,随着老师节奏一步步走下去。 从胆怯到自信自如表达心理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自主的挖掘学生内在的内动力往往事半功倍。 所有的老师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的参与活动,除了对学员感兴趣的的精心设计活动有关之外,还有在活动中逐层打消学生心理障碍。课堂轻松自如,收获甚多。
培训时间有限的, 通过培训对自己的理念的洗礼是深远。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最最重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让自己教学之路越走越走越长,越走越远。
英国印象篇
来到伦敦不得不说说她的天气,当天到达英国时,天气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艳阳高照,热情的像霸都合肥的天气一样。书本中多雨的伦敦呢?The climate in our country is very pleasant.完全不一样,伦敦似乎用她独到的形式来欢迎我们。
汽车行驶在宁静的马路上,两旁干净清晰,一栋栋独门独院小洋楼没有都市的喧嚣和汽车鸣笛声。车窗外满眼的绿。大片大片的草坪,抬头是蓝天白云。安静惬意,顿时忘记了旅途的劳顿。大街上穿什么样季节衣服的人都有,似乎如中国的俗语二八月乱穿衣。明明早上出门凉丝丝的, 到了中午艳阳高照,日落前后更冷。再后来的日子里,慢慢体会了新概念英语课文中The days are long and nights are short. The sun rises early and sets late .特别late,不是一星半点儿的late,五月份基本是当地21:00之后才日落。现在有点担心英国人的睡眠时了:)。
在伦敦学习生活半个月时间不得不说伦敦的交通。上个世纪90年代,伦敦是欧洲国家交通最拥堵的城市之一。现在伦敦称为治理城市的交通拥堵的经典案例。上有巴士和出租车,下由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辅助单车,个其所需,构成现代老派的伦敦交通网。
地铁作为伦敦人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在上下班高峰期,地铁站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但是井然有序。长长的出站口几乎看不见出口,只能听见脚步声,紧跟着人群就即可出站,保证错不了。长长的地铁出站电梯抬头看不见尽头。行人整齐的站在右边,左侧留出空档給赶时间的行人。
红色双层巴士是伦敦街头的标志,特别是敞篷的旅游观光车,跟着巴士车穿街走巷,领略伦敦特有的特色别有风情。之前为了解决伦敦的交通拥挤状况,双层红色巴士很好的解决了伦敦道路交通拥挤的问题。怀旧的英国民众视其为是英国国家的象征,是英国的“国宝”。我想正是这种原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8分钟”中红色双层巴士代表伦敦,驶入全世界人民视野。
坐在双层巴士二层,好奇的看着车穿外的风景,一座座哥特式建筑和甲壳虫式的出租车。恍惚中似乎让有种感觉回到了中世纪。匆匆的行人,玲琅满目的商店,时而有骑马执勤的警察将你带回现实生活中。巴士不停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梭,好几次都错过了下站点。
英国人特别喜欢阳光,街头从不见打着遮阳伞的路人。在晴朗的天气里随处可见,撸起袖子在草坪上日光浴的人。和印象中西装革履的中规中矩的英国人截然不同。pub或者coffee bar给英国人提供室内悠闲生活的场所。每天不同时间段,这里基本都是人满为患,特别是下午3点之后,路边满是喝着下午茶享受阳光的英国人,他们或是坐着,或是站着,形成伦敦街头另一道著名的风景线。英国人将其绅士风度发挥淋漓尽致。无论你排队买单还是穿过较窄的过道,ladies 会觉得自己受到男士的尊重,活出女王范。每次过马路,车子都在停下来,等行人,哪怕是红灯,司机也会示意行人快速通过。更不要说鸣笛。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喧嚣。
街头身怀绝技卖艺人表演构成伦敦街头特有的文化。在地铁站,主干道,小集镇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有的拿起盆罐击打成曲,抱着乐曲高歌一曲......很多不亚于专业人士。在闹市区常常吸引众人停驻围观,掌声和打赏是对艺人充分肯定。艺人专业投入的表演是对赞赏着最好的回馈。
此英国之行,很多是书本上看到的, 当走进伦敦人的生活真真切切的体会英国人文风俗,才发现体会是无法从书本获取的。伦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包容城市,无论来自那里,何种肤色和什么信仰,都和谐的生活工作在一起。 随处的绿地,悠闲的生活节奏很适合去放空自己,思考。读万卷死书,不如去行万里路,见多识广。感谢学校, 让我从英国之行拓宽眼界,博闻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