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离百万年薪就差一个爆款专业
2018-08-08 11:50
在恢复高考后的40多年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每个时代的“爆款”专业也发生着有趣的变化。
有些专业在某个时间段抢手、热门,随后又逐渐变冷;而一些昔日无人问津的专业,成了今天的“香饽饽”;还有一些闻所未闻的新专业,却代表着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其实,个人的发展始终与时代的进程紧密相连。究竟个人选择应该如何指摸时代的脉搏?思客君带你回顾这些热门专业的沉浮史,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这次考试给了无数人改写命运的机会。
对于恢复高考初期的大学生而言,“爆款”专业是文史哲等基础学科专业。
当时,报名者中多数是来自工厂和农村的往届生或自学者。对于他们来说,用粗糙的双手去紧握钢笔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知识匮乏的年代,大家能想到的学问都是一些传统的科目,文史哲就是耳熟能详的好选择。
新疆学业生涯规划学会副会长、新疆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邱实说,1977年恢复高考时,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当时的知识分子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往哪里去?当时哲学成了考生竞相报考的热门。
另外,受陈景润等著名科学家的影响,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也很吃香。
有媒体就曾报道,1977年恢复高考时,厦门大学文科录取的平均分最高的是中文系,其次是历史系,理科录取分数最高的是数学系。
北京大学法学院前院长朱苏力在其博客中也曾写道:“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大学文史哲院系的学生,总体而言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文科考生。”
80年代中期,我国的“四化建设”方兴未艾,但经济人才极缺。那时财经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去向非常好,大都去了银行、审计等待遇优厚的部门。
很多财经类的专科学校都高出本科分数段招生,不少考生冲着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宁可放弃其他专业的本科学历也要选择财经专科。
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等名字和“国际”沾边的专业又迅速取代了财经专业,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从文史哲热的退却,到对外经贸等专业的走红,有人说,人们在专业选择上完成了从理想主义到实用主义的转变。其实,这与当时我国实行一系列的外贸体制改革、外汇体制改革和启动入世谈判的时代大背景密不可分。
说起当年对外经贸专业的热度,有人用“不上北大上外经贸”来形容。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等专业甚至被看作“皇冠上的明珠”。
这些和“国际”沾边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屡创新高,分配去向也让人“眼红”。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与涉外经济有关的领域,如国有大型的经贸企业,外资银行或大的跨国公司。
从“爆款”到“红牌”:法律专业兴起沉浮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法律专业又成了文科专业的大热门。律师事务所、公检法等单位都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
社会需求反向刺激了法律专业的热度,很多高校开设了法律专业,并且法律专业的录取分数也比最低投档线要高得多。
由于热度持续走高,几乎所有的文科大学都开设了法律专业,法律专业毕业生数量持续飙升,这直接导致就业困难。
有媒体报道,在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毕业生中,毕业后从事本行的只有13%。而北京交通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104名毕业生中,只有3人从事政法工作。
根据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列出了那些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红牌专业”,法学就名列其中。
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爆款”到“红牌”,法律专业跌落神坛也不过数年。
几乎同时期,搜狐、百度、阿里、腾讯等一批互联网巨头陆续崛起,互联网浪潮风生水起,计算机专业倍受追捧。高峰时期,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些开创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大佬们很多都选择了信息科学相关的专业。
比如:小米创始人雷军,1987年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同年,百度掌门人李彦宏,考上北大信息管理专业;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1989年,网易“养猪大户”丁磊,被成都电子科技大电磁场微波技术系录取。
而深圳“鹅厂”的马化腾,选择了“离家很近”的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
有趣的是,这些互联网大佬们并非都学习跟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比如马云、刘强东,但从他们的个人兴趣和校园经历中,浓浓地体现了对互联网的热情,这也恰好反映了互联网时代进入中国的特征。
无论专业选择任何,这些大佬们能先人一步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找寻到了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机会。
经历过三战高考的马云,终于在1984年考入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英语专业。
现在,有些“爆款”专业深受追捧,例如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工程等新工科,“5G”时代的芯片技术与光电通讯工程,数字时代新媒体及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小语种等专业备受关注,其中最热门的非智能机器人莫属。
这些新增专业之所以成为热门,一方面与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占领世界新技术高地的战略规划有关,一方面也与国家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的现实需求紧密相连。
这些专业的“爆红”不仅代表了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意味着未来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紧贴科技与市场发展趋势,这些专业当然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思客君看来,大学专业冷热变迁,与国家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紧密相连,这反映了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也预见了未来人才需求的趋势。
很多时候,人们把成功多归结于自身因素,而大幅度低估了时代红利起到的重要作用。其实,个人发展始终与时代进程息息相关。
如何在不断的选择中聆听到时代发展的脉搏,或许才能让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更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