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如何教孩子优雅、诚实与独立

2018-09-18 16:18

  

提到英国人,有个不容忽视的标签是“绅士”。英国人对礼仪的讲究,已经到了连处女座都会觉得有点太“形而上”的地步。


“对不起”和“谢谢”基本是英国人开口言、闭口语,一张嘴,准有一个会先溜达出来。每天说上十来个“对不起”、“谢谢”是常事。


英国人在公共场合的自制能力确实非常惊人,比如默不作声地排队,但遇见有插队的,大家顶多飞几个责怪的眼神,基本上也不会太多地干预,也许对方是有急事,总之自己自律就好。



可以想见,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对各种规矩和礼仪耳熟能详,自然对妈妈们偶尔的放纵也会报以怪异的眼神和各种口头警告了。


除了社会的整体影响,学校的教育对孩子和家长们也有很大的影响。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哲学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 


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


英国有一个小学,曾在毕业的所有小学生的成绩单里附上了一封信,这封信让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除了成绩,你还有其他更多值得在意的事情。我们就来看看这封信吧。

亲爱的同学:


你这次小学毕业考的成绩已经附在这封信里了。因你的成绩,我们对你感到非常的骄傲,我们觉得你已经尽了你最大的努力。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些考试成绩其实并不能反映出你是有多么的独特和特别。因为出这些考试题的叔叔、阿姨们并不像你在学校的老师一样了解你们每一个人,更不会像你们爸爸妈妈一样了解你!  


这个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当中有些人才小学就已经会说两种语言;你已经能熟练演奏音乐,能唱歌,会跳舞;你能给你的小伙伴们带来笑声,你能作为一个你小伙伴信赖的人;你也许能写诗或者写歌,甚至你踢球踢的也很好;你也许在家能把弟弟妹妹照顾的很周到;你去过许多美妙的地方、能说出许多美妙的故事和经历。


这个考试更不会告诉他们,你是一个善良,深思,可信赖的人;你每一天都在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你的分数只能告诉大家你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  


所以,分数只是分数,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分数而自豪,但是请永远记住,我们人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证明自己是卓越的,考试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


 

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未明说的道理。


对别人真心地尊重,让对方舒服,从而自己舒服,这样的社会能够顺利运转在一个有着共识的基础上。



英国人待人强调谦逊有礼,对待自己,则非常注重内在文化修养的熏陶。作为老牌的礼仪之邦,英国人对孩子能否成长为无懈可击的绅士、淑女尤为看重,相应的训练大约从孩子4岁就开始了,有一半以上的女孩被送去学习芭蕾舞和弗拉明哥舞,以锻造优美身材和尊贵气质,而男孩子则被送去学习骑术和国标舞,以训练处变不惊的气度和挺拔的身姿。



这一系列形体和礼仪的训练会在孩子满6岁、从幼儿园毕业时迎来第一次大检阅—英国孩子6岁时就要参加自己的毕业舞会。舞会通常在幼儿园最大的圆形活动室举行,所有的场地布置和食物预备都由孩子们自己完成。


一大早,孩子们便由爸爸妈妈开车送来,做烘焙点心、调制饮料、吹气球、剪纸花等准备工作。越近舞会时间,有些生性害羞的孩子便越紧张,通常幼儿园老师会准备一大堆羽毛面罩—对于那些不够自信,生怕无人邀请或邀请别人怕被拒绝的孩子而言,面罩可以让他们放松。


 

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


英国拥有世界一流藏品和管理的博物馆,在英国全部是免票的。还有演出周期最长达两个月、票价最便宜(每场有200-300张5镑的站票)的古典乐音乐会——BBC夏季逍遥音乐会,以及各种免费或极低票价的露天流行音乐会; 遍布全英各地的世界遗产和英国遗产系列里包罗万象,从古宅、庭院、城堡、花园到教堂;遍布乡镇各地的免费图书馆,以及各种体育活动和场馆……


可以说,只要人们有闲暇和爱好,就可以免费或者花费极少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所以,这边的孩子除非有特别钟意的电影,偶尔约朋友去放松一下以外,更常见的情况是,相约去自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看展览,当然人数多一点时,会约去滑冰或者打保龄球。


假期来临,家长们如果没有休假,也会给孩子报音乐、网球、足球、混合体育、戏剧、美术的日托夏令营。这里从来没有什么补课夏令营,即使是科学皇家学会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而开设的专业夏令营,也不是课业学习的性质,而是纯粹的启蒙。


这些耳濡目染的文化艺术“小招”还会被用在孩子们日常学习上。英国孩子的作业,经常是跨学科的,比如关于亨利八世的历史作业,最后要画图表,或者做连环图来表达;物理学的串联、并联,最后要做成各种亮灯的建筑,或者机车;数字设计,最后的成品是可控的恐龙或者3D打印的手机壳……除了搜集基本的知识点,学生们需要花更多时间表现这些知识点。


即使没有用在学科学习上,这些点点滴滴的文艺熏陶也丝毫没有被浪费,最直接的表现在孩子看待事物的广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与人的谈吐上,就这几点,一个从小穿梭在各大博物馆的孩子,和一个围着一方书桌转的孩子之间的差别不言自明。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