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需从大局出发规划自己的学习
2018-09-27 08:58
所以,在什么时期该侧重哪一科,在长期规划中每一科处于什么地位,如何先快速地使用 “学科红利” 使分数完成突跃,又如何在长期的坚持中突破瓶颈,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 尽早学好语文和英语
语文和英语适合在前期就大量投入时间, 因为它们都非常需要长期的积累,并且分数比较容易保持稳定。 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的广度或者题型来看,这两科从高一到高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语文和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近乎 “一劳永逸” 的。 站在三年的角度来看,越早掌握这两科的学习心得,就越能获得高效的收益。
2. 明白主次、考虑边际效应
有一件事情是很多人整个高中阶段都没能真正想透彻的,那就是一张卷子几乎是没法得满分的。想要拿到高分不需要我们会做每一道题, 甚至某些难题完全不会也可以,并不存在一种 “这道题的分数必须要拿到” 的说法,没有哪道题是非做不可的。
明白主次:作文45分和作文 50分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天差地别的(全国卷作文满分为60分),但是从总分的角度看,这5分和数学一道选择题的5分并没有任何区别。对我们来说,作文想要从一个接近平均分的45分提升到算是高分作文的 50 分,需要付出的努力非常大。而练熟一个自己经常犯错的数学题型 (比如解析几何的选择题)的困难程度,绝对要小于作文提升这5分的难度。
同理,英语作文的几分之差、数学压轴题的最后一问做不出来所失去的那几分,放在个人失去的总分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很多时候值得我们发愁的不应该是那些华而不实的 “硬骨头”,而应该是更多来自其他方面的问题。 这并不是告诉大家不要去争取这些分数,而是提醒大家明白主次。
考试时的取舍:平时训练时可以尽情地给自己加难度,比如限制时间、限制方法,再比如看到难题也要努力啃下来。但考试的时候目标是拿到更高的分数,那么选择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填空题可以半猜半算获得答案,碰到难题也不一定要死磕,或许用省出来的时间检查会更加有收获。
如果一道题的难点在于计算和过程分析,那可以试着多投入些时间,耐心攻克一下。但如果难点在于找寻巧妙的思路, 那在一番 尝试无果就大可以放弃,安心去做其他的题。
考虑边际效应:饥饿的人吃到的第四个包子远不及第一个包子更美味,想要把分数从80分提升到100分所要付出的努力远大于从60分到80分。随着分数的提升,我们需要在一科中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之前差不多的效果。提分的最优策略应该是直面弱势学科,在最容易看见收益的地方耕耘。
目标不同的同学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志于凭借高考进入顶尖大学的同学,英语、数学的140分是一个迟早要面对的 “坎”(不同地区或许有差异)。如果你不愿意上这个线,那其他的科目就要承担更大的压力, 最后算起来还是得不偿失。
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普通通、没有哪一个科目算得上是 “天资卓越” 的同学,终究还是要靠所有学科一起发力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 仔细想想,自己所有的学科是否 “水平相当” ,对轻重缓急的分配是否真的合理。
提前了解高中生活:如果能够提早了解整个高中生活会经历哪些阶段,学到哪些知识,平日里就会更加胸有成竹,眼界也会更加开阔。尤其是高一阶段,就要对自己整个高三生活有通盘规划,计划考取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是否参加自主招生?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步步为营,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