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2015-10-14 13:23 互联网
Ⅲ经济篇
1、重要经济政策
抗战期间: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对农业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在商业上实行专卖政策。
2、官僚资本的发展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利用政权力量,通过垄断金融等手段,建立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成为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②抗战期间,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加强经济垄断,官僚资本急剧膨胀;③解放战争期间,先是以“接收”为名实行吞并和掠夺,在内战中,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掠夺;④民主革命胜利,官僚资产阶级统治被推翻,新中国建立后,官僚资本被人民政府没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Ⅳ外交篇
1、辛亥革命时
没有反帝内容:⑴三民主义未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⑵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时提出革命不以排外为目的,不会招致外国的干涉;⑶南京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对外政策特点是“联俄”和“反帝”,但后期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勾结。⑴联俄表现:三大政策提出联俄政策和具体做法。⑵反帝表现: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1924年孙中山的“北上宣言”;东征与北伐具有反帝性质;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⑶后期,蒋介石在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谈判,取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为以后发动政变准备了条件。
3、十年对峙时期
国民政府推行依附英美和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
4、日本侵华时期(1931—1945年)
⑴1931—1932年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中实行,导致东三省的迅速沦陷。
⑵1932—1936年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一二八”事变和《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为应付舆论压力,而提出该政策,主要活动有:夹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福建十九路军;华北事变,签订《何梅协定》。
⑶1937—1938年的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逐步实现国共合作抗日,防御阶段中在正面战场积极抵抗。
⑷1938—1945年的消极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反共倾向日益增长,由积极抗日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5、解放战争期间
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各方面特权。
6、台湾国民党当局统治时期
倚靠美国,缔结《共同防御条约》;中美建交后,美台官方外交结束,世界大多数国家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Ⅴ国共关系篇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行成与破裂
⑴形成的必要条件和可能条件
⑵形成的标志以及对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⑶破裂:右派的篡权与发动反革命政变
2、十年对峙期间
⑴国共对峙的表现:屠杀与反屠杀(共产党通过武装起义反抗屠杀政策);围剿与反围剿;政权的对立。
⑵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先后提出“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共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②1933年冯玉祥与中共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③1933年11月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红军签订“停战协定”。④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年底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⑤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维持
⑴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
⑵维持:蒋介石集团的积极反共,但不敢彻底破裂,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在主要矛盾制约和中共努力下,合作关系一直得以维持。
4、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战争
⑴破裂:抗战结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发动全面内战,关闭和谈大门,国共合作前面破裂。
⑵战争:(略)
5、中共对台政策的两次重大转变
⑴建国初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⑵新时期,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放弃武力。
Ⅵ人物篇(个人活动及其评价)
1、孙中山;2、蒋介石;3、汪精卫;4、廖仲恺;5、宋庆龄。
联系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0551-888。